最近的金融風暴被稱之為百年難得一件的金融危機。我好像應該要能對這個現象評論上幾句。畢竟我大學是念經濟的,我又在商學院念博士,我老婆還是在倫敦金融區上班(幾乎受害)的當事人。但我也承認我搞不清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細節。但我可以試著提供一個角度。
重大的事件不見得隱含重大的原因。雖然我們在解釋一個重大事件的時多半假設應該會有一個對應的重大原因。從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觀之,真正的關鍵在於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連動性程度(connectivity)。當個體間的連動性越高,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也就越容易出現,而且影響的層面與強度也越來越巨大。全球化的供應鍊體系、錯綜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各種龐大的跨國集團,就是個體連結程度提高的證據。觀察這三百年來的金融風暴頻率及強度,或許也映證了這個推測:十七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十八世紀的英國南海泡沫、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1987年的美股崩盤、1997的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的網路泡沫、2003年的房地產泡沫、直到最近的次貸風暴。金融危機的發生週期越來越短,強度卻越來越大,影響層面也越來越廣。
如果複雜理論的假設和推論言之成理,那個體間的連動性或許真的是關鍵。將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控股公司,嚴格監控不再讓他們發高槓桿高風險產品或許是治標的方法。但這仍沒有治本。別忘記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在1930年代之所以分家,就是因為兩者聯合也會有很多弊病:JP Morgan和Morgan Stanley當初就是被美國政府強迫分家的,現在又是美國政府叫大家合併。這樣的趨勢或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我們只能期待下一個更波瀾壯闊的風暴。希望下一次我們還能置身事外的冷靜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太座在倫敦的第一手報導:
http://jimincc.spaces.live.com/blog/cns!71A26BF907C04EE!1544.entry
2008-09-27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咳咳咳。不是我說哩,你文末留的連結雖然連到貴夫人在msn space上的文章,但同文已經貼在你們這個格子上過囉!嘻嘻嘻。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