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0

追風箏的孩子

Image of 追風箏的孩子


一本可以讓人體會深刻的書,想像力恐怕還是不夠的。親身的體驗所寫下來的故事較之憑空想像總是多了一種感覺。這本書的作者就具有這樣的資格,他以他阿富汗人的背景,詳加描述了阿富汗人的生活與矛盾,以及神學士政權如何改變他們的一切。

故事從追風箏的比賽開始。這個比賽是當地和周邊國家固有的風俗,孩子們彼此用風箏互鬥,看誰的風箏能夠撐的最久。比賽的高潮在於,誰能夠搶到最後掉下的風箏,他就是整場比賽最大的贏家。透過這樣的比賽,作者描述了主角,一個生在富裕之家的小孩,與一個與他年齡相仿但地位懸殊的孩子的友情。

這份友情在讀者的眼光觀之,可以說是單方面的。主角由於地位較高,對於他貧窮又有點殘疾的朋友一直都心存芥蒂。這位朋友卻仍然全心全意的對待主角,甚至挺身而出保護主角以免受到當地小霸王威脅。

這段友情在神學士勢力蔓延前就劃上了句點。由於主角的偏頗成見,他一直對他的朋友懷有戒心,甚至誣陷他偷竊家裡的首飾而使得他朋友全家被趕出他們家大門。由於主角家裡算是富裕之家,所以在神學士來臨之前就趕著逃離了,主角和他的朋友再也沒有見過面,這段友情也似乎在這樣的背叛下結束了。

數十年後,主角在美國有了穩定的生活與家庭,對這段童年記憶也慢慢忘懷。但突然的一封來信擾亂了他的生活,這段記憶也回到他腦海裡並一直讓他有無比的罪惡感。主角的朋友在離開主角家後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與家庭,但在神學士的政權下,他在家人的面前被槍殺了。原因只是因為過去他為了保護主角而得罪的小霸王,現在變成了神學士的地方首腦。他唯一的兒子得以倖存,而他們的鄰居捎了一封信給主角,請主角務必要履行這個義務照顧這個小孩。

故事的後段就在描寫備受良心和記憶交熬的主角,如何下定決心回到阿富汗並救出這個已經被神學士洗腦的小孩子。過程描寫很寫實,也讓我們瞭解了神學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政權。裡面很多小孩從小就被洗腦,他們的行為比成年人更要暴戾,感覺就像是血鑽石裡面的那些娃娃兵吧。他們的價值觀完全被扭曲,在沒有瞭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前就習慣了殺戮和暴力。我想這樣的手段不論是什麼宗教教義也無法解釋,這只能歸類到單純的權力慾望和邪惡。

但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的有絕對的善和絕對惡存在嗎?善和惡如果是相對,那又該如何找出兩者的界線?這個問題是西方倫理學的究極問題,但已經問了兩千年也並沒有答案。或許是真的沒有答案。又或許我們其實不需要一個答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