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0

Strategic alliance as social facts

Imag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s Social Facts

這本書對我的意義非凡,不只是因為它是我在指導教授(Dr. Mark de Rond)所寫,它更可以說是讓我找到我研究興趣的一本書。一本好書,請容我武斷的說,一定要有爭議性。能夠激起各方不同的意見,不論是正面或是反面,才代表其能夠引起眾人的共鳴。審視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書,幾乎都是在該時代最有爭議性的書,比如達爾文的物種原始、馬克斯的資本論、或是史陀夫人的黑奴籲天錄(湯姆叔叔的小屋)

我指導教授所寫的這本書,雖然有得到管理學界的大獎,但似乎在整個管理知識界尚未激起它應有的爭議。我期許它能夠像梭羅的「不服從論」,在數年後能被像甘地的人物發現,徹底顛覆我們現在對管理、實務、以至於商業哲學的想法。至於我所能做的,就是延續老師的研究,並將本書翻譯成中文讓更多讀者可以瞭解,西方的管理究竟是建立在什麼樣哲學基礎上,而我的研究又該如何找到適當的東方哲學基礎。

這本書開頭作者就承認,這本書標題是策略聯盟,但其實策略聯盟並不是其論點的核心。換句話說,作者是利用策略聯盟來闡釋一件更重要的現象:西方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管理哲學上,這樣的本體論(什麼事物真正存在?)以及認識論(怎麼認識存在的事物?)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還有何種思想可以幫助我們用一個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作者認為,現在的西方管理思想建立在三個假設上:任何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些「正確」的答案可以透過理性與邏輯去找到;這些「正確」答案間不會互相衝突而且可以建構一個理想中的「真理」。簡言之,這樣的哲學可以被稱之為單元論(monism)

作者引用兩位西方大哲(Anthony GiddensIsaiah Berlin)的想法、以及三個生化產業策略聯盟的長期觀察研究來駁斥這種觀點,並提出多元論(pluralism)來為管理界的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做一次思想革命。Giddensstructuration theory提供了一個異中求同的觀點。所有的策略聯盟以至於社會現象都可以用其理論來闡釋:社會結構是由社會成員的活動中所產生,但結構同時也會回饋進而影響社會成員的活動,而整個循環的過程就稱為structuration更重要的本書引用了柏林的多元論想法,引進管理領域以後,策略聯盟同中求異的部分就是:每個策略聯盟以至於社會現象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其中存在很多共存但又不相容的力量,比如說信任與警戒、合作與競爭、規劃與突發等。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為這些特質下價值判斷,而是要先承認這些力量是共存的,不一定可以取得平衡的,也沒有哪種力量必然是正確或是可以導致成功及高績效的。在放寬了這些新的本體論及認識論假定後,管理者將可以用一個更開放的角度來看策略聯盟以至於社會現象,這將是一個很重大的進展。

這本書是一個西方學者在博覽群書後,對建立在西方哲學的管理思想作的一個深刻反思。在管理界,相當多的研究者在七零年代對日本哲學極有興趣,希望透過這些深層想法的檢視來瞭解日本為何會成功。我現在的期許,就是在我的博士論文能夠指出,在這個華人在商業世界逐漸嶄露頭角的時刻,東方哲學如何能夠為管理思想增添價值。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這樣的一本書問世。




沒有留言: